又是一年中秋近。中秋節(jié)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,還寄托著人們無限的遐思,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名家筆下的中秋節(jié)更令人神往。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
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。天氣正好不冷不熱,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。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,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。天是那么高、那么藍、那么亮,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:在這些天里,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么威脅與損害的。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,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。……同時,北平人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(jié)禮了。街上的店鋪用各式酒瓶、各種餡兒的月餅,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艷的新娘;就是不賣禮品的店鋪也要湊個熱鬧,掛起中秋節(jié)大減價的綢條,迎接北平之秋。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,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!
周作人《中秋的月亮》
諸位要問我為什么特別介紹今夜月,我大略可以告訴你們的。我不單為今天是兔兒爺的生日,不單為今天月球與地球最近,我為的是從我們的遠祖起,每年在這一日留下些特別的感情,造成不可磨滅的事實。數千年來古人所瞻望所歌詠的就是這個月,而且這寒熱得宜、桂子香飄的時節(jié)看圓月,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,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。
臧克家《人好月嬋娟》
八月節(jié),天上滿月,人間團圓。拜月、供“月光馬兒”和“兔兒爺”,雖然似乎是“媽媽經”上的迷信事,但那情調是美好的。傳統(tǒng)風俗中有不少禮數,多少都有一點迷信、神秘、朦朧的色彩,但又不純粹是迷信的東西,而是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一點有情趣的點綴,有熱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。
季羨林《月是故鄉(xiāng)明》
每個人都有個故鄉(xiāng),人人的故鄉(xiāng)都有個月亮。人人都愛自己故鄉(xiāng)的月亮。……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,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。到了更晚時候,我走到坑邊,抬頭看到一輪明月,清光四溢,與水里的月亮相映成趣。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,但也頗樂之,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。……月是故鄉(xiāng)明,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(xiāng)的月亮呀!
林清玄《月到天心》
長大以后才知道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月,它獨一無二、光明湛然,當月亮照耀我們時,它反映著月光,感覺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。在這個世界上,每個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葬,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。只有極少數的人,在最黑暗時刻,仍然放散月的光明,那是知覺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。
賈平凹《月跡》
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。河水細細的,卻漫著一大片凈沙;全沒白日那么粗糙,燦燦地閃著銀光。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,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大呼小叫:“月亮在這兒!”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:“月亮在這兒!”
我兩處都去看了,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;沿著河沿跑,哪一處的河水里都有月亮了。我們都看著天上,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。我想,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有的。噢,月亮竟是這么多:只要你愿意,它就有了哩。
肖復興《母親的月餅》
母親先剝好了瓜子、花生和核桃仁,攙上桂花和用搟面棍搟碎的冰糖渣兒,撒上青絲紅絲,再澆上香油,拌上點兒濕面粉,切成一小方塊一小方塊的,便是月餅餡了。然后,母親用香油和面,用搟面棍搟成圓圓的小薄餅,包上餡,再在中間點上小紅點兒,就開始上鍋煎了。怕餅厚煎不熟,母親總是把餅用搟面棍搟得很薄,我總覺得這樣薄,不是和一般的餡餅一樣了嗎?而店里賣的月餅,都是厚厚的,就像京戲里武生或老生腳底下踩著厚厚的高底靴,那才叫角兒,那才叫做月餅嘛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胡永全 終審:汪中東